“公元353年的一天,王羲之和四十几位文友在绍兴的兰亭聚会。他们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水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等大家赋诗饮酒过后,王羲之将大家的诗汇集起来,挥毫作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饩褪橇鞔Ч诺奶煜碌谝恍惺椤独纪ぜ颉?,而他描写的正是上巳节重要的传统习俗——曲水流觞。”贠若晴说。
上巳节,也叫“重三”“桃花节”“女儿节”,指的是农历的三月初三这一天。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在古代,上巳节还是纪念黄帝的日子,相传中华民族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就是在这天诞生的,人们每年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
之所以叫它女儿节,是因为每到三月初三,和气盛东南。莺歌燕舞桃花满枝,四时之景,此时最美。古代汉族少女一般会在这个日子举办成人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此祛除邪气。
清明节,融汇了古代的上巳节和寒食节,于是景色清明的清明,也成为踏青寻春的清明,更成为慎终追远的清明,这是中国节日体系中最大的一宗“兼并重组”。澄澈洁净为清,光亮朗晰为明,处在仲春和暮春之交的清明非常适合大家走出家门、感受春意,因此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聊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