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品茶论坛_同城200元附近,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100元2小时不限次数电话号码

助推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绿色普惠金融体系——谭庄村产业结构调整纪实

2019-11-20 09:4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0日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聊城农商银行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不忘初心使命,响应“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结合服务区域产业实情,通过实施阳光便捷信贷,打造绿色普惠金融体系,引领谭庄村走出了一条“助推产业机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扶贫”的新思路。

  打响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枪

  谭庄村地处李海务街道政府驻地西两公里,北邻李田路,南邻于沙路,交通便利;村内现有居民856户、2816人,劳动力充足;村内现有耕地4100亩,土地资源丰富。谭庄村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却没有规模化的农业产业,村内青壮年多在附近工业园区打零工。针对以上情况,聊城农商银行李海务支行引导谭庄村党支部书记谭学兵组建金水种植合作社,村内26户村民加入合作社。面对村民无资金、无技术、无经验等难题,该行通过建棚贴息贷为村民提供启动资金,并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先进种植经验,聘请聊大农学院教授现场指导授课。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合作社流转160亩土地,建设42个冬暖式钢结构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瓜果蔬菜,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

  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

  迈出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步后,合作社成员尝到了新产业模式的甜头。但这只是我们农业产业化蓝图的冰山一角。为扩大产业结构调整规模,该行带领合作社骨干成员赴莘县、寿光、北京等地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种植经验及合作社管理方法,考察下游市场及农产品销售企业。结合现代管理学知识,帮助合作社优化组织架构,在农学院教授及市场反馈的指引下,选择高甜度礼品西瓜及西红柿作为主种植品种,签约北京、郑州等农产品销售企业。在聊城农商银行信贷资金以及种植方法双重支持下,合作社继续流转土地、建设高标准冬暖式钢结构大棚、育苗棚及蔬菜集散销售点,在谭庄村,逐步打造出占地1000余亩,集育苗、种植、采摘、蔬菜集散、销售一条龙式的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

  打造绿色普惠金融体系

  谭庄村金水种植合作社产业园区的建成,形成了样板式效应,谭庄及周边村庄逐渐将眼光转回土地,纷纷返乡种植各类蔬菜大棚。为了让村民更方便地获取信贷资金,聊城农商银行通过整村授信及布设便民取款点,打造绿色、普惠金融体系。农商行员工结合村两委成员、种养殖大户对村民名单进行快速评议,筛选适贷人群,并给出建议授信额度。支行人员通过进村入户的走访工作进一步完善整村授信清单,客户经理根据清单进行批量入库,授信全覆盖,村民只需手机一点便可获得信贷资金。该行为方便村民存取款,缴纳农合、农保、电费等生活缴费,在谭庄村布设电商平台两台,系统内POS两台,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农业产业化助推精准扶贫

  谭庄村的产业化运作助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金水种植合作在农忙时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劳动岗位,从而使部分贫困户获得了赖以生存的收入,改善贫困户生活,逐步走上脱贫道路。针对服务区内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聊城农商银行运用扶贫资金建设贫困村产权大棚,由合作社负责运营,产出效益用于改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日常生活。让逐步形成的产业化农业助推服务区精准扶贫工作。

  截至目前,聊城农商银行对谭庄村发放涉及产业结构调整信贷资金970万元;谭庄村整村授信515户,2000万元;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成高标准冬暖式钢结构大棚108个(其中扶贫产权棚5个),高标准双膜双被日光采摘棚8个(均为扶贫产权棚),育苗联动温室2个,蔬菜集散销售点一处。在谭庄村带起了一股种菜热潮,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更为村内及周边20余名贫困户提供劳动岗位,扶贫产权棚为四个贫困村持续提供扶贫资金。(通讯员 穆广喆)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