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鞭炮的钱挣不到了,但心里高兴”
鲁网聊城2月2日讯 红色的爆竹、白色的浓烟、硫黄的气味,是许多人记忆中的“年味儿”。春节临近,燃放烟花爆竹又成了热门话题。记者了解到,市区内的烟花爆竹售卖点都已关张。家住建设路一小区的赵先生曾连续两年经营烟花爆竹,收入颇为可观。对于“禁燃令”的出台,他认为这是件好事,即使挣不到这份钱了,看着空气质量逐渐好转,他也非常高兴。
当年烟花爆竹生意还不错
2015年和2016年春节,赵先生做烟花爆竹生意。经营烟花爆竹,需要办理烟花爆竹临时经营许可证,初次申请,要提供营业执照,且有保存场所,仓库消防设施要齐全,还要有人值守,做到防火防盗。同时,由于是临时经营点,经营者还要办理占道许可证。每年腊月初,经营者们要去安监部门接受培训,学习相关安全知识,还要参加考试。在烟花爆竹流通环节,相关安全要求非常严格,大家都比较谨慎。
赵先生说,主要经营时间大约持续一周,从腊月廿四到廿九,卖不完可以自己保存,也可以退回批发地。当年的定点批发处主要有三个,一处位于摩天轮附近,一处在市职业技术学院附近,一处在许营,经营者都去这些地方进货。
烟花爆竹的品种比较丰富,有每个几毛钱的小烟花,也有上百元成套的爆竹,每个摊位总销售额在6万-7万元,利润在30%左右,如果进货量超过3万元,供货商还有5%的返点,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赵先生说,当时的烟花爆竹燃放后,污染还是比较大的,虽然比黑火药制作的产品安全性要好,但危害较大,破坏性较强,“二起脚”飞得高的达100多米,确实挺吓人的。
“禁燃”后环保意识渐入人心
2015年,烟花爆竹临时经营点位于二干路东昌路小学附近。后来,烟花爆竹的管控越来越严,临时经营点南移至城外。
赵先生说,国家抓环保,治理雾霾,力度很大,居民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禁燃令”的实施,更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如今,烟花爆竹这一行一年比一年难干,他已经退出,虽然这一份钱挣不到了,但心里很高兴,毕竟聊城的空气质量改善了很多。
记者在城区一些市场和门市部采访时发现,烟花爆竹经营点已经不见踪影。
在柳园南路斗虎巷土杂市场,经营者范先生表示,该市场自成立以来,没有人在此经营烟花爆竹,这也是有关部门要求的,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龙山商场一经营户说,之前他曾经营过烟花爆竹,每年春节临近进入销售旺季,安全监管也进入关键时期,我市有关部门会发布通知,对禁止销售的烟花爆竹品种、规格等进行明确。今年,我市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前的经营点都撤了。
赵先生表示,全体市民都应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践行者,自觉遵守规定,摒弃陈规陋习。发现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地点和时段燃放烟花爆竹的,要敢于说不。(记者 张目伦)
责编 李云乾
- 电子鞭炮成新宠 聊城禁燃令带来婚庆新风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