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人民医院出征湖北勇士战“疫”日记(二)
鲁网1月31日讯 目前,聊城市人民医院赴湖北战“疫”的两位医疗队队员已经在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救治工作。下面,是他们在极短的休息时间内写下的日记。透过简短的日记,读者可以对战“疫”一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1月30日,黄冈,晴
梁晓林:
又要开始一天的忙碌了。昨天,患者住满了病区,黄冈中心医院的同仁们基本回家休整了,我们也开始了独立值班。
十里不同音,一村一方言。这话一点不假,这地方方言真是不好明白。你们信不?我都开始给同事当“翻译”了,当然,一半得靠蒙,哈哈。闲下来时,和各位老师把病区进行了再次调整,院感的老师也重新制定了穿脱隔离衣的制度,为了帮我们预防感染。
刚才,在网上看到战友们发的图片,还有同事们摘下护目镜时的脸庞,个个都是伤痕累累,我今天脱下“武装”,只感觉到疼,脸上也没有他们那么深的印记,可能是我面黑皮厚吧。
今天,杨春玲主任和姜红丽老师得知戴护目镜会导致压伤,专门要从家里邮来水胶体敷料,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有人关心真好。
刚刚,和儿子平安视频,在屏幕那一方,他竟然流利的喊出了“爸爸”,那一声奶声奶气的“爸爸”,把我一下子从刚刚离开的“战场”上拉回了现实,我忍不住鼻子一酸,赶紧把头低了下去,偷偷抹了一把眼泪,不想让家人看到,但又克制不住红了的眼眶,只能笑着回应儿子:“宝贝,爸爸想你了!”
抱歉亲人们,我有点想家了……
田龙营:
今天天气不错,这几天对值班流程也越来越熟悉,工作逐渐得心应手了。来到医院,照例换好防护服,进入医务人员通道,发现医疗垃圾占据了大约二分之一的房间,组长说保洁人员不到位,这些只能自己解决。
于是,我让其他组员先去接班,自己留下收拾垃圾。一袋两袋三袋……我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了大约20袋,封好后,放入指定地点。这个时候,裹在防护服内的我,像是在“蒸桑拿”,任汗水淌下,护目镜里也全是水珠。
进入病区,我把分管的病人接管过来,一例重症插管的患者,也是目前唯一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刚写完记录,接到电话,要在普通病房转来两个病人,组长让我去收。这意味着,和第一天一样,我要开辟一个新房间,除了床,其他什么都没有。我迅速准备好呼吸机、监护仪、治疗车、消毒用具等常用物品。
15:05,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送到病房,喘憋严重,血氧饱和度45%,已是极度缺氧状态。在其他组员的协助下,我们把患者转移到病床后,立即给予高流量氧疗,同时给予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20分钟左右,患者血氧饱和度渐渐升至92%,呼吸也基本平稳。大爷开始跟我讲话:小伙子,看你个子不高,内心这么强大,救死扶伤,真是佩服!这句话真的驱散了我一天的疲劳。
虽然紧张忙碌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但是生离死别并没有麻木我们的心灵,ICU是庄严而肃静,但同时充满爱心与亲情的科室。我知道此次援鄂之行危险重重,但这会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不后悔!希望以后工作顺利,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消灭疫情!
山东省第一批赴湖北医疗队——聊城市人民医院队员简介
田龙营,共青团员,护师,本科学历,1991年7月出生,2014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2014年7月曾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于2015年8月考入聊城市人民医院,一直在ICU从事临床重症护理工作,2019年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呼吸治疗师,在呼吸支持治疗和气道管理方面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梁晓林,共青团员,护师,1989年11月出生,2011年毕业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取得本科学历,2012年12月考入聊城市人民医院,一直在14A-RICU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聊城市人民医院气道管理小组成员,在呼吸支持治疗和气道管理方面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本网记者)
- 聊城东昌府区援鄂医护人员:来年?;ɡ寐?,共赴武汉春光20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