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品茶论坛_同城200元附近,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100元2小时不限次数电话号码

聊城红色印记 | 东节村:民兵两把菜刀夺炮楼

2023-04-03 23:28: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941年3月至1942年10月间,日军在华北实施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冀鲁豫边区抗日军民在区党委的领导下,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开展了艰苦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此时,在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发生了一件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事儿——东节村民兵借为日军加高炮楼之机,里应外合,用两把菜刀端掉了日军的炮楼。

??东节村位于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是山东朝城县(今聊城市莘县)与河南南乐县抗日武装力量联系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为了占领这块地方,1942年夏初,日军在东节村村东修建了两座炮楼,南边的炮楼由日本兵驻守,北边的炮楼由伪军驻守,二者相距数百米。由于炮楼的存在,抗日武装力量一有行动,便立即被发现。南乐方面的抗日武装无法东来,朝城方面的抗日武装无法西去,一时处于孤立作战的状态。

??抗日武装恨透了这两座炮楼,但要端掉又苦无良策,只能采取游击战术,不断对炮楼进行冷枪冷弹的袭击。是年6月(农历五月),敌人开始加高炮楼。东节村党支部和民兵队长商议后,认为这是端掉炮楼的天赐良机,于是立即向县大队汇报,县长刘镜西也同意他们“化装混入、里应外合”的办法。县委当即决定趁机拔掉这个“钉子”。

??当时,东节村村民郭连增被日军拉进炮楼当伙夫,这是一个绝好的内线。东节村民兵刘六民按照县委指示,与郭连增取得了联系,把行动定在7月12日。

??这天一早,民兵姚步宾、刘六民等人化装成民工,到炮楼院子里干活。趁鬼子不注意,快步闪进炮楼,开始了行动。

??这次战斗,共杀死日本兵7人,缴获长短枪9支、机枪1挺等。民兵们撤退时,将炮楼付之一炬。

??东节村杀死7名日本兵、烧掉一座炮楼的英勇壮举,在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此,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联名给东节村民兵写了慰问信。信中说:“你们英勇杀敌的壮举,轰动了边区,震撼了华北……以你们的英勇行动,说明了日寇并不足怕,只要大家亲密团结,组织民兵实行联防,是足可以抵御敌人(的)。”

??日军炮楼被烧掉后,为防敌人报复,东节村群众在民兵组织下,纷纷离开村子四处躲避。

??当天下午,两辆载满日伪军的汽车从千口镇方向开来。敌人搜遍全村,未找到一个老百姓。日伪军恼羞成怒,放火烧村,一时间,东节村上空一片火光。

??敌人又迁怒于附近村庄,在东节村附近追杀群众。敌人还在炮楼院内挖了一个能容百余人的大坑,将抓来的所谓嫌疑分子推入坑内。敌人用大坑折磨群众的暴行整整延续了一个月,其间有人渴死,有人试图逃跑被刺刀捅死,有十几名青年妇女惨遭蹂躏后又被逼与伪军成亲……

??敌人的这次报复行动,共烧毁房子300多间,有70余人死难,分别被埋在5个坑内。事后多年,埋人处仍不时有白骨出现。东节村群众被迫外逃者150余人,到1944年春天才陆续返回。但这个原有近400人的村子,只剩下250多人了。

??此后,莘县、朝城、观城一带不断出现袭击日伪炮楼乃至据点的军事行动。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冀鲁豫交界处的抗日武装出现了一个向日伪军进击的小高潮,这为后来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和濮、范、观“边区小延安”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连峰
新闻关键词:聊城红色印记东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