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最美科技工作者|王金辉:“为农民做点事”是初心 也是动力
??鲁网5月31日讯(记者 泮晓阳) 5月30日上午,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举行2023年度“水城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见面会邀请了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高级农艺师王金辉作为“水城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与现场记者见面交流。
??王金辉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跟随父母到地里劳作,割麦子、掰玉米、打农药、撒化肥,样样都能干的像模像样,很多邻居都赞不绝口。但是那时候,收成却总是不尽如意。有一年的夏天,连续下了五六天的雨,地里的棉花都东倒西歪的,水都淹没了脚脖子,在里面走那真的是深一脚、浅一脚,想把它扶正,可是挖了泥堆在棉花根上,手松开,棉花就接着歪倒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金辉的母亲在村里的小卖部赊了一袋化肥,她带着小小的王金辉,用地排车拉到地里,然后一棵一棵给棉花施肥。那整整一个下午,母亲和王金辉都很沉闷,基本没有说话,最后那块地的棉花不出所料地收成很差。
??那个时候,“为农民做点事”的念头,带着母亲辛劳的身影,在小小的王金辉心里悄悄萌芽。
??后来,王金辉家里先后种过香椿、洋葱、洋蒜、西瓜、苹果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种的芥菜疙瘩。疙瘩长得真好啊,油亮的疙瘩从地里拱出来,大的有两个拳头那么大,王金辉望着疙瘩说炒炒吃估计挺好,父亲却沉默一会儿,说再长两天,能卖个好价钱,最后一家人愣是没舍得拔一个吃。
??但是疙瘩收成好,行情却并不好。每天在集市上卖不掉的疙瘩,最后总还要拉回家来。父母将疙瘩用土埋在地里储存起来,指望冬天能卖个好价钱,然而冬去春来,油亮油亮、一家人没舍得吃一个的疙瘩,最终烂在了地里。
??从那时候起,王金辉就下定决心,要学农业、干农业,为农民、为农村服务。
??1995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王金辉毅然填报了山东农业大学,并如愿以高于分数线20多分的成绩被录取。工作以后,王金辉一直把农业强、农民富当作她的人生目标。为更好推动聊城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009年,她根据市场上有机食品鱼目混珠、无公害农产品档次较低的现状,向领导提出主攻绿色食品的品牌农业发展思路,并积极参与绿色农产品之都的创建。2013年11月中旬,聊城市首次邀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专家来聊城市现场办公,专题对聊城市新申报的绿色食品进行现场评审,50多个企业的100多个产品顺利通过评审。通过“三品一标”的认证监管工作,聊城市涌现出了莘县香瓜、冠县鸭梨、阳谷朝天椒、许营西瓜等知名品牌农产品,并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商超,也吸引了大批经销商来聊城市采购。聊城市农产品档次和价格大幅度提升,着着实实让百姓增加了收入,并且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成功者从城里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王金辉是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一名高级农艺师。2020年,被授予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曾获得省农牧渔业丰收合作奖、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省科技金桥一等奖等成果奖励10余项,制定地方标准7项,技术专利7项,自主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