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端大圈微信,北京一品楼,北京海选品茶

治沙成林、南竹北移、林下富民 聊城生态建设走出特色路

2025-09-28 11:49:5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7日讯(记者 泮晓阳)9月26日下午,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四五’发展看聊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六)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专场,聊城市林业发展中心主任郭喜军介绍十四五期间,聊城市自然资源系统在生态建设方面采取的相关举措。

??郭喜军表示,聊城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聊城市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十四五”期间,完成造林21809.49亩,新建和提升绿色通道2344.55公里。持续开展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其中2021年抚育20.5万亩,2022年抚育33.25万亩,2023年抚育30.65万亩,2024年抚育29.7万亩,2025年已完成抚育16.74万亩。

??加强生态?;ば薷础?/strong>全市创新沙区综合治理模式,生态、产业、富民协同推进,“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18.32万亩,积累了很多生态?;ば薷淳?,冠县作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形成了“带片合理布局,宽行窄垅间作,田路渠网并举,农林水综合开发”的防沙治沙模式,即在沙化土地区域前沿营造防护主林带,区域内营造集中连片的生态防护林或经济林,曾经荒凉贫瘠的黄河故道变成了林茂、粮丰、果香的优美图卷。2023年,冠县建成山东省首个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展览馆。高唐旧城林场探索转变造林模式,采用多树种混交种植等“组合拳”,栽植100余种、15万余棵苗木,完成道路绿化及微地形整治,增加树种多样性、提升森林质量,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30多个中草药品种、面积5000余亩,城市绿肺基本建成。在生态建设方面,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还着力解决集约节约水源问题,一手抓微喷滴管,安装设备、铺设管网,改变大水漫灌,节约利用水资源;一手抓引马入林,生态补水,为林场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高唐旧城林场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聊城市有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申请上级资金280万元,开展聊城市于集镇原郭闫窑厂、朱老庄镇原大吴窑厂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矿山生态修复项目7个,修复矿山10处、面积约382亩。

??打造“南竹北移”示范城市。在黄河沿岸、沙区引种竹子品种13个、300余亩,在高唐国有旧城林场、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建设杨竹混交试验林100亩,建设了阳谷县张秋镇运河竹景观园。成功申报2025年中央财政“黄秆乌哺鸡竹良种示范与推广”项目。连续承办四届全国“南竹北移”学术会,三届“以竹代塑”倡议活动,聊城市被定为“南竹北移”永久会址城市,建成中国南竹北移展示馆和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南竹北移服务站,“南竹北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推动林业产业富民。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森林旅游康养和林下经济等新业态,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药材,养殖蚯蚓、蟾蜍、金蝉等特色模式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林下经济总面积8万余亩,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处(高唐县金瑞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省级中药材生态种植园区2处(阳谷县中华大蟾蜍生态养殖园区、冠县八虎何首乌生态种植园区),有效拓宽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佳艄日酝鹾恿殖±昧窒伦试从攀?,将林下空间租给阳谷杏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开展林下蟾蜍特色养殖,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地树行空间采用蝌蚪和幼蛙水陆集中精细化饲养与中成龄蛙陆地放养方式,实现了“林-蛙-菜”良性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林下空间利用率,还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连峰
新闻关键词:聊城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