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村庄开设免费暑假班探索道德素质课
鲁网聊城7月25日讯 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任堤口村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鲁西平原,位于西新河西岸,人口600余人。近几年,任堤口村在年轻村委班子的带领下,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示范村”。
在村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年轻村委班子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关注下一代成长,把村里的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的人才。几年前,村里就利用假期把孩子组织起来,免费办暑期班,按村委的指导思想,这将是任堤口村在今后的一个传承。
村里办免费暑期班,在村里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这样既可以解决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的牵挂问题,减轻老人看孩子的辛劳,同时又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同时,需要面临的问题很多,场地问题、老师问题、课程问题等等。但是,在村委班子的眼里,这些问题不算问题,刚建成的村委办公室可以做教室,解决了场地问题;放暑假在家的大学生可以义务做老师,解决了老师问题。另外,在课程的安排上,村委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孩子们在暑期班上了几节与众不同的课。
孩子们在暑期班上了堂文化知识课
暑期班里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从二年级学生到八年级学生。孩子们的年级、年龄跨度大,集中上课是不可能的,因此,日常的学习重点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假期作业条,合理安排,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做假期作业。
暑期班也尝试集中学习,不定期请专业老师给孩子们上国学知识课,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从简单的《三字经》、《百家姓》,到有些深度的古诗词,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一首《少年中国说》孩子们背得朗朗上口。
孩子们在暑期班上了堂安全教育课
让孩子安全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从小要有安全意识。每年,暑期班都会请专业人员给孩子们上一堂安全教育课。今年,暑假班联系聊城蓝天救援队的老师给孩子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救援队的老师重点给孩子们讲了如何防火、防触电、防溺水、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如何防范坏人等等,教育孩子不碰水、电、气等。同时通过救援队讲的救援实例,让孩子们从内心感觉到安全意识的重要,从小不做危险性游戏,?;ぷ约喊踩某沙ぁ?/p>
孩子们在暑期班上了堂研学拓展课
研学拓展,对村里长大的孩子有点陌生,但是让孩子开阔眼界,了解外面的世界,十分重要。假期里,暑假班组织孩子到莘县中原农业嘉年华参观学习,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种植技术;组织孩子们到古城参观学习,参观了古城墙、七贤祠、进士坊、光岳楼、木板年画纪念馆等,在导游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既了解了聊城的历史,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研学拓展也是暑期班的一个大胆尝试,得到了孩子们家长的全力支持,每次研学拓展都有家长踊跃报名参加志愿者,给孩子们做后勤保障,保证孩子们研学拓展的安全与顺畅。
孩子们在暑期班上了堂感恩教育课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在村里,每个孩子都要继承和发扬下去。感恩教育课是由村委会班子给孩子们讲的,他们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把村里孝敬父母的典型讲给孩子们听,把村里亲邻睦邻的例子讲给孩子们听,把村里新风气、新气象讲给孩子们听,教导孩子们在家要听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话,在外面友邻睦邻,培养孩子们从小就讲亲情、讲邻里情、讲乡情,在村上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的村庄气氛。这堂课,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孩子们在暑期班上了堂红色教育课
美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红色基因需要继承和发扬。每年的暑期班,村上的老红军、老干部会义务到班上给孩子们上一堂课,讲讲过去的革命故事,讲过去日子的艰辛困苦,告诫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以前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需要孩子们倍加珍惜。
为更加直观的学习,假期里,暑假班组织孩子们参观了范筑先将军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让孩子们更近距离感受了革命先辈们的生平事迹,接受一次生动的红色教育。
暑期班的创办,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认可和支持,村民纷纷在村微信群里写出自己的建议。在微信上,有村民这样留言感谢几位老师,“非常感谢,为了孩子的成长,各位老师牺牲自己的假期,为我们庄的孩子辅导学习,这是一种正能量,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精神,作为父母感谢村委,感谢这几个无私奉献的同学”。有的村民给暑期班提了这样的建议,“希望孩子们在暑假里成绩有一个飞跃,心理素质有一个提高,加强孩子们爱国家、爱党、爱社会主义,爱我们村的一草一木,传承我村尊老敬老忠孝双全的传统美德。教育孩子们讲卫生、讲文明、讲亲情、讲邻里情、讲乡情。适时聘请老军人老英雄给予孩子们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建议很多,每条都表达了对暑期班、对孩子们的殷切期待,对村委会的支持,这就是暑期班的强大后盾。
少年强则国强。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任堤口村的暑期班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通讯员 李志彬 王爱平)
责编 李云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