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多措并举打造文化惠民演出新格局
鲁网12月3日讯 临清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京剧艺术之乡”和“梅兰芳教育基地”。2019年以来,临清市每年投入专项资金近200万元,在全市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树立文化惠民标杆,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文化惠民演出的临清模式,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聚焦民生,探索惠民新机制。临清市制定《2020年全市“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文化惠民目标,细化演出标准,提高演出质量,面向全市554个村居开展惠民演出,坚持以每天6场的频率有序推进,截止目前,文化惠民演出覆盖率已达到100%。先后投资60余万元重点建设“临清京剧会馆”,馆内设“京剧发展史”“临清与京剧”“京剧名家与临清”“京剧服装、盔头展览区”和“京剧舞台艺术展演区”等?;平叭【┚缪菀栈亍毕钅柯涞?,吸引全省乃至全国优秀剧团、演出团队到临清献艺。
多渠道整合,培育优化新力量。创新整合优秀文艺团队、优秀演艺人员壮大文化战线,形成“有交流、有团队、有骨干、有纵队”的“四有演出队伍”。一是坚持以专业演出队伍为主导,充分发挥镇(街)文化和旅游中心主体作用,促进交流结合;二是通过不断发掘乡村文艺爱好者,精选优纳民间协会、庄户剧团等骨干文化力量,打造出40余人组成的技艺精湛、多才多艺的惠民演出专业队伍;三是选聘经验丰富、资历老练、功力深厚的10位优秀专业京剧演员组建具有临清特色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编排多个红色专题剧目,再现先进典型、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四是成立2支文化惠民演出小分队,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精心编排优秀节目,深入全市16个镇街宣传国家政策和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感受文化惠民的力量。推动“李鸣岩先生京剧艺术研习社"“中国京剧艺术网临清分站”“东方大剧院·临清互联网+戏曲实验基地"等成功挂牌;连续举办9届“全国京剧票友艺术交流展演”,12个省市自治区的近万名票友汇聚临清;2019年又成功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自2018年以来,市京剧团面向全市11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京剧进校园”免费培训活动,由京剧团具有高级职称专业老师授课。在临清市工业学??柘非ㄒ蛋啵闪偾宥辔痪┚缑胰沃傅祭鲜?,学生毕业后择优聘用至惠民演出队伍。
精编细选,激发演出新活力。围绕国家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精心编排了原创扶贫小品《脱贫最后一公里》,环保题材小戏《环保卫士》和《戏比天大》等20余部歌舞小品,社会反响强烈,深受群众喜爱;重点推出了《红梅赞》《老党员的生日》《乱云飞》《绣红旗》等多个红色京剧专题演出,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受纯洁党性、寻回质朴初心;细选复排了《四郎探母》《钓金龟》《苏武牧羊》《三娘教子》等10余个传统京剧折子戏剧目。一方面“剧团未动、宣传先行”,演出前三天通过当地镇(街)文化和旅游中心及村(居)党支部,利用张贴宣传画、村“大喇叭”、微信群发布等方式广泛宣传,把惠民演出的具体事宜告知全村群众,吸引更多群众现场观看;另一方面“尊重民意、套餐服务”,根据群众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分配“红色文艺轻骑兵”和演出小分队,明确规定不少于90分钟的演出时间,演出形式包括戏曲、曲艺、歌舞、小品等四大类型,满足老中青幼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众需求。通过村镇两级精心组织,惠民演出队伍专业指导,促进镇村自发组织创作优秀演出作品,内部竞选,择优推荐。节目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安排专门人员提前与演出地对接,通过电话访谈、入户访问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当地农民对演出时间、地点和演出形式等需求,确定演出具体事宜,做到因地制宜,力求“以需定供”。打造百姓舞台,聚焦基层群众,充分考虑地域特色、群众感受,邀请现场群众上台参与,激发群众对文化惠民的认同感。(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兴国)
- 山东临清:村企抱团打造“共富”联合体2024-12-03
- 用心用情用力 临清市做好营商环境“最优解”2024-11-22
- 山东临清:精彩文旅带火假日经济2024-10-02
- 山东聊城临清:公益车队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2024-09-14
- 山东聊城临清:“牵缘义务红娘”引领婚恋文明新风尚2024-09-14
- 2024年第一届黄河故道古桑园桑黄会议暨第一届金耳(临清)产业会议开幕2024-07-31
- 聊城临清交警大队开展开学季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2023-09-12
- 聊城临清交警:锦旗饱含“护学”情2023-07-06
- 聊城临清魏湾镇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2023-07-05
- 暖心!聊城临清护学岗交警收到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