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品茶论坛_同城200元附近,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100元2小时不限次数电话号码

首页 > 聊城频道 > 县域 > 正文

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聊城高新区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精准扶贫

2021-01-10 08:21:00 来源:聊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10日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高新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深入探索“党建+”扶贫新模式,开拓出一条“党建引领方向、产业辐射带动、多方协同发力”的脱贫新路径,全力决胜脱贫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党建+人才打出创新扶贫组合拳

  在许营镇曹庄村,“小曹益家园”“小曹益乐坊”“小曹益老堂”等一项项社工关爱活动惠及独居老人,而这也是高新区开展“党建+人才”的一个缩影。

  人才是脱贫攻坚的“软实力”,更是“硬支撑”。高新区用好专业化人才,建好带头人队伍,储备本土新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高新区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干部为引领、社工服务为主体的同心体模式,全方位开展扶贫工作,实现了“党建+社工”的发展新模式。2019年以来,高新区创造性地将社工组织引入到农村,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干部为引领、社工服务为主体的同心体模式,全方位开展扶贫工作,实现了“党建+社工”的发展新模式。高新区以“头雁工程”、“归雁工程”为牵引,聚合“村村都有好青年”、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在“3111”人才工程实施过程中专门增设乡村振兴类人才,经过评审最终确定了12名乡村振兴人才。高新区逐村对现任村“两委”成员、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乡村医生、退役军人、原籍退休干部职工、返乡创业人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进行摸排,全面建立了284人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实时进行动态调整和跟踪培养。

  党建+产业打造产业扶贫“新引擎”

  在聊城明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和天津宏利工贸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2亿元建设的产业扶贫基地,顾官屯镇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就地就近产业扶贫新模式,将“扶贫车间”建在村上,帮助群众家门口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高新区以制度建设为支撑,打造标准运行机制,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政策保障,着力推动“扫黑除恶、固本增收”专项行动,实现全区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同时,高新区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工作思路,打造产业扶贫“新引擎”,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同时由党支部牵头,依托两场同建,构建起贫困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以到户增收项目资金为股金入股分红、入企业打工挣薪金,实现村集体经济与低保贫困人员同增收。同时,高新区深度契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动全区142个村清理不规范合同1000余份,通过公开竞价发包、按年收租,增加集体收入180余万元;累计平整土地、坑塘、废旧宅基等450处共950余亩,利用新平整土地种植果树苗木、蔬菜等500余亩。

  党建+平台打造扶农助农“直通车”

  如何赶上互联网直播浪潮,助力脱贫攻坚?高新区作了积极探索。高新区立足“云上高新”品牌项目,组织招聘单位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实习岗位,为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人员搭建就业平台,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实现转移就业。截至目前,“云上高新”已为361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7502个,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次。同时,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双线”培训会,免费传授技术,带动部分贫困户创业致富,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实现就业帮扶增收。

  在打造助农平台方面,高新区积极拓展线上线下云助农销售渠道,一方面充分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农产品品牌运营等工作,主动对接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采购商,促进外部销售;另一方面,通过对接超市、社区,利用微信、电商等平台渠道扩大社会销售,保障本地供应。此外,高新区积极打造品牌平台,筛选梳理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以及相关企业的生产情况,组织协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生产、搞好持续生产。(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源 通讯员 王丽)

责任编辑: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