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种地,聊城“邮农场”为啥高产?
鲁网6月13日讯(记者 樊庆刚)聊城邮农场再次传来丰收喜讯!6月12日下午,聊城市冠县辛集镇鲍庄村农民鲍春新的10亩邮农场示范田同比去年每亩增产410斤,增产率45%。
又是一年麦收季,在聊城市冠县辛集镇鲍庄村的麦田里,一辆辆现代化小麦收割机驶进了金黄的麦田,现场机声隆隆,一派丰收景象,自聊城邮政邮农场托管服务试点项目至今,老百姓的土地托管给邮农场项目的服务组织,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让百姓真正享受到了“解放双手”的利好。
今年五十多岁的鲍大叔是辛集镇鲍庄村的农民,每年进入麦收季,他都会在麦田里忙着收麦子,而今年,却过了一把“闲人”瘾。
让种粮农户算一算成本账
在冠县,农户大都以种小麦、玉米为主。种粮效益不高,劳动力纷纷外流,留守村中的老人、妇女习惯于延续传统种植观念,不仅导致亩均产值不高,也让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难以落地。
“村里外出打工的居多,留下的都是老人或者妇女,有的年轻两口子在外打工,每逢麦收,都要请五六天假回来。两人一天的工资300多元,请假这些天,工资没了不说,来回的路费还要花300多元,这个账,农户自己也算,算完账,有的农民直接选择了付费托管?!北逵逝┏》褡ㄔ北柿崴?。
农作物全程跟踪科技服务全面实现
邮农场会员,都是普通的种粮农户,为会员种地制定一整套科学生产管理方案,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等都包括在内,这些流程都是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实际条件做出的有针对性的设计。邮农场所依据的数据库,包括90多种农作物的系统技术数据、可供分析的天气数据等。另外,各类专家组成的团队也会通过平台,提供在线“坐诊”。
通过每个村设立一名村级服务专员,按照合伙人模式,邮政输出模式,服务专员负责对接分散的小农户拓展服务面积,通过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托管服务+套餐服务,实现个人收益。根据平台每个农事节点的农事要求,按照科学的管理措施去管理农作物,实现了农作物从种到收科技服务全覆盖。
邮农场产量高,收粮价格更高
“我们和聊城市聊粮粮油储备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农户用规定的种子种植,种出来的粮食他们负责收购,价格要比普通的高出5厘?!庇收逝┏∠钅扛涸鹑搜钪以赂嫠呒钦撸衲?,邮农场分别与聊城市聊粮粮油储备有限公司、聊城市博凯农机专业合作社、冠县润享农业飞防公司等合作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融合双向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构建起了覆盖全市的线上线下、城乡一体的农村服务平台。
麦收季,金满地。当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小麦的时候,当村民们在地头忙着装车、运输,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的时候,一群带着红帽子的“麦田守望者”让聊城市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质量有了行稳致远的从容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