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品茶论坛_同城200元附近,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100元2小时不限次数电话号码

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聊城农商银行:为谭庄村产业振兴保驾护航

2019-04-29 10:4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聊城4月29日讯 行走在江北水城度假区李海务街道谭庄村的田间地头,只见一座座标准化钢构大棚整齐排列,蔚为壮观?!拔颐钦?50来个大棚全是统一标准、分批建设的。现在棚里主要种的是西瓜、甜瓜、草莓,再有个十天左右吧,西瓜、甜瓜就都上市了。”谭庄村村支书谭学兵向记者描述道,“从2015年到现在,短短四年间,我们村的瓜果产业已经小具规模、小有名气。这些都离不开聊城农商银行对我们的支持,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片土地成了我们村里的金疙瘩啦!”

  聊城农商银行:为谭庄村产业振兴保驾护航

  谭庄村,村民700余户,辖内现有耕地约4300亩。过去,村里青壮年多数以出外打工为主,留下的村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积极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便是聊城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行动之一。该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金、技术、政策等各类资源,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力的推动了辖区农业向产业化、规?;?带动了农民走向致富小康之路。

  聊城农商银行:为谭庄村产业振兴保驾护航

  有引导就会有信心

  “我们当时都十分清楚,依靠过去传统的种植模式很难增收致富。”谭学兵告诉记者,“但是,由于知识、信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我们总是面临着有想法无门路的困境?!币环矫?想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另一方面,却又缺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所需要的技术、相应的市场信息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谭学兵和村民们陷入了困境。

  正在此时,聊城农商银行的进村入户调研组来到了谭庄村。在了解到谭庄村曾在1997年左右尝试种植蔬菜大棚却未成功,村民们仍心有余悸的情况时,聊城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们向其细细解释了该行的政策,表达了该行积极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诚意。当了解到聊城农商银行正在全面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将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结算、技术、信息等“一条龙”服务时,谭学兵兴趣盎然,“能让这片土地里长出金疙瘩,这才是咱们农民的梦想啊!”

  “我们也知道,要想增收致富,就要调整产业发展方式,搞高产值的农产品种植。可是,该具体选择走哪条路,又怎么走这条路,这都需要沟通和学习?!本倏迕翊蠡?挨家挨户宣传后,在聊城农商银行的带领下,谭庄村六十余名有意向的村民分别赴郑家镇亿沣超市蔬粮种植基地、莘县十八里铺镇等特色种植基地参观学习?!盎乩春?村民们纷纷表示,看到别的地方现代农业搞得这么好,我们也必须改变过去的种植模式,学习先进经验,带头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跟上时代步伐?!碧费П匾涞馈?/p>

  有信心更要有行动

  2015年7月份,在聊城农商银行的鼓励下,谭庄村成立了金水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资金上,根据村民实际情况,有能力的自己出资,能力不足的由聊城农商银行授信10万元,共授信300万元;在技术上,合作社实施了双重保障,由聊城农商银行为其聘请的聊城大学农学院教授,还有一名合作社从莘县专门聘请的农机人员负责日常管理;社员按照出资情况分棚,从一个到三个不等。用谭学兵的话说:“有了聊城农商银行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咱村民还怕啥,??蜃雍煤酶砂??!?/p>

  有了资金支持、技术保障,合作社便流转了200亩地,开始建设大棚,搞起了特色种植?!霸勖呛献魃绲谝慌笈锸?015年10月10日建成的,当时种的是黄瓜,收益还不错,有了收获,村民们的信心就更加坚定了?!碧费П蚣钦呙枋龅?“合作社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四年之余。在农商行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建成了150余座现代化大棚,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专家建议,我们从日本引进了新的西瓜品种,这不,还没上市,就吸引了许多客商前来订购?!?/p>

  合作社所建设的高标准钢结构大棚前期建设成本颇高,村民们普遍缺少启动资金。针对这一难题,聊城农商银行运用该行设立的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为谭庄村村民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共授信380户、2050万元。此外,为了确保金水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聊城农商银行引导合作社实施“五个统一”的生产管理模式,即统一采购、统一授信、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逐步走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之路,为农户实现致富梦铺平了道路。

  有行动就能有收获

  谭相胜是合作社的社员之一,合作社建立之初他便出资3万元,并在聊城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获取授信10万元,在合作社分包了一个大棚,从此,便走上了致富之路。忙碌在西瓜大棚间,他兴奋的告诉记者:“我过去就是在附近窑厂里给人打工,收入不稳定还特别辛苦。2015年在咱农商行的支持下我包了一个大棚,才半年就挣了4万块。这两年,在农商行的资金支持下,我又多弄了几个大棚,听了专家建议,种上了日本西瓜。你看这西瓜长得多好,现在还没完全成熟好,就都订出去了,这日子过得是越来越有奔头咯!”

  “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我们也为村里的贫困户找到了就业门路?!碧费П彩龅馈4謇锏钠独ЩШ滦惴?70岁,老伴与儿子先后去世,留下她一人无人照料。如今,她在合作社里做点简单的零活,每个月有着1800元的稳定收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人家说:“我现在身体还挺好,不能光靠政府养着,得自己找点活儿干。现在,在咱们合作社里干活,也不累,大家都很照顾我,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多好啊?!本萏费П樯?在聊城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和谭庄村的示范带动下,现在附近的陈庄村也搞起了产业结构调整,走起了产业振兴的致富之路。

  “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在咱农商行的支持下建起来恒温库,继续提高咱们农产品的附加值。”提起未来的发展,谭学兵信心满满、底气十足,“原来我们也是种地,每年小麦加上玉米,顶多赚个1000块,现在呢,也是种地,但是产值不同了啊,可是翻了好几个番啊。而且我们也不用愁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这些都有咱农商行和专家的保驾护航,咱农民还怕啥啊?!?(通讯员 柳燕)

  责编 李云乾

责任编辑:连峰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